透过印刷设备进口免税看中国印机制造水平

分享到:
点击量: 315076 来源: www.printwindows.cn

    
  “报业轮转设备进口免税问题政策的出台,也会对堆积机的市场形成冲击。”从事与报业轮转机配套的堆积机制造的北人郡是(注:该公司系由中日合资)中方总经理涂峥,今年3月25日接受慧聪网采访时,点着了一根烟,若有所思。
    
    不过,涂总也只能“点到为止”。从去年开始,媒体便对印刷设备进口免税问题进行了报道,报道里“猜测”的政策内容几乎是异口同声的:之前的进口胶印机卷筒纸轮转机不分规格、用途,印刷速度低于6万张/小时不得免税,新目录则将会把印报和商业用途分开,印报机的免税门槛提到高到7万张/小时,商业轮转机速度高于6万张/小时或将免税。业界某知名纸媒甚至组织了专门讨论,将其作为某期的中心选题大篇幅“轰炸”这一热点事件。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只见议论,不见政策”!
    
    时间进入2006年6月,就在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平静几个月后,一些举动似乎要在平静的水面上击起水花。5月31日,印工协某官员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顺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关于印刷设备进口免税问题有关意见的函》(新出印[2006]247号)(以下简称《函》)复印了一份予笔者,“这是建议与说明稿,正式文件国家发改委过两天就会公布了。”该官员显得信心十足,一如其豪爽的性格。只是这“两天”实在是一个烟雾弹,6月6日下午笔者再次致电,他意外地透露,6月7日国家发改委将召集印工协及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举行座谈会,对进口印刷设备的免税问题的制定问题征求意见。“这是发改委*后一次举行座谈会征求意见。政策很快就会出台了。”笔者只能但���这是真的,之前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上,涉及政策出台的时间,也只能用“年内出台”之类含糊的字眼。 
    
    在对印刷设备进口免税政策问题的讨论中,曾经有过两大阵营,其中有一方“狂妄”认为国产胶印机无论是在印刷数量还是印刷质量上,已经足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但我们似乎也可体谅其“用心良苦”:当前印刷业工价不断下降,通过国家将印刷业列入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足以说明执行多年的脱印机免税政策应当中止。不过显然这种意见不是主流民意。一组来自《函》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目前我国商业轮转印刷设备仅为100台,仅相当于日本同类设备的10%”、“我国报纸胶印轮转机共3000台,进口1500台承担了加工总量的75%,而国产设备1500台仅承担了25%的任务,从工作效率而言,进口同类设备是国产设备生产效率的3倍。”
    
    细读媒体的讨论,还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到了“进口设备=学习”的意思,这与国内某**的印机制造商提出向世界二流的印机设计商学习的尴尬现实异曲同工,国内印机制造,不仅在研发,甚至在零配件的供应也离不开国外的先进设备及器件。开展合资、合作,加大技术开发能力,寻求国内外合作伙伴,显然是必由之路。笔者从《函》里读到了这层“自知之明”:“如果对我国尚无自主知识产权、不掌握关键技术的**印刷设备加征高额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会使我国印刷企业在当前只有‘微利‘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影响到印刷业’十一五‘ 期间的发展。”笔者也欣慰地从《函》里看到对享受进口免税政策的印刷及相关设备上,项目繁多,非常细化。如国内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不能生产的设备及器件包括:(1)卷筒纸胶印机和商业卷筒纸胶印机;(2)自动高速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对开单张红单面多色胶印机、对开单张纸双面多色胶印机、全张及超全张单张纸多色胶印机;(3)特种印刷机:柔性版高速多色印刷机、轮转式网印机、商业票据印刷机、CTP直接制版设备;(4)配套设备:计算机墨色控制系统、无轴传动系统、高速自动给纸装置、高速折页装置、自动套印系统、快速高温烘干系统。
    
    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联想一开始就走**之路,早就倒闭了。
    
    如果中国的印机制造不走“模仿”之路,会否也过早夭折呢?

*新资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