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码印刷市场的观察与思考(一)

分享到:
点击量: 311972 来源: 印刷之窗 www.printwindow
一、数码印刷发展概况与趋势
  Strategies on Demand(按需印刷战略)公司通过对2005年第三季度的初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去年(2005年)的数码印刷产量增长了16%,比2004年预计的增长量要低,但相对于整个印刷行业2%~3%的增长率来说,它的发展已经很令人欣慰了。预计2006年,有540亿页文件将以数码印刷的方式印刷;2007年,将达到750亿页。数码印刷的市场将不再是一种“小而专”的市场了。据2005年9月《数码印刷》杂志调查,中国数码印刷装机量按倍数增长,达到765台(不含富士施乐)。据行业专家预计,数码印刷的收入占中国印刷业份额约在1%~2%左右。这两项数据均显示中国的数码印刷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很多可能,也隐藏更多机会。
  以下是一组与全球彩色数码印刷有关的数据(表1、2、3来源:罗切斯特学院Frank J. Romano教授《Status of Printing》),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发展趋势,也能对比出中国数码印刷市场所处的位置与未来变化的可能。
  从表1中可见,各类机型同步增长,增量巨大。
  表1 全球彩色数码印刷系统的装机量与预测
  表2表明,到2010年,全球单色及彩色数码印刷的收入将占印刷业整体收入的19%。附加服务项目的收入将减缓,但是数码印刷的增长势头将持续增长。
  表2 印刷方式收入来源的变化趋势
  表3中我们可以看,未来干碳粉数码印刷技术是主流的数码印刷技术,喷墨印刷增长快速。
  表3 全球数码印刷市场碳粉、喷墨等技术应用趋势
  数码印刷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涵盖了印刷、电子、电脑、网络、通讯等多种技术,其应用也涵盖多个领域,办公、制造、出版、金融、电信、邮政等行业。可以实现数码印刷的��术手段也有很多种: 喷墨成像、激光成像、磁成像等,这些技术各有所长,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数码印刷市场应用。探究数码印刷市场将蓬勃兴起的原因有以下5点:
  1. 无起印量的限制,满足交货期短,灵活的需求;
  2. 带来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潜在能力;
  3. 印刷品质不断提高,色彩及印刷质量稳定;
  4. 硬件发展水平已经可以应用于批量生产;
  5. 操作简单,容易普及。
二、中国数码印刷在行业中的机会
  在中国,数码印刷的发展有着真正的中国特色。一方面,该技术在一些垄断行业得到了比较普及的应用,例如:票据、邮政、电信、银行等,因为有相对丰厚的利润(或无须参与市场竞争)和稳定的活源,所以在这些行业中无论从数码印刷的投资回报上,还是从设备利用率上都可圈可点;另一方面,从与大众有着更密切联系的数码印刷快印企业来看,因为中国的小胶印价格非常便宜,数码印刷与胶印的临界印量非常低,在国外通常1000份以下的印刷品用数码印刷就是经济合算的,但在中国这个数量在100~200份,同时由于数码印刷的市场应用、推广开发不足,消费群对其了解有限,造成许多数码印刷设备开工不足,一些数码快印企业徘徊在生存边缘。但不能否认,行业整体在向前发展,也涌现出了许多**的企业,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与国外相比状况如何?也许是行业中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以下,我们就不同的市场领域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 直邮印刷
  中国是一个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国家,未来直邮市场中蕴含着丰富的机会。数码印刷设备拥有者所应该关注的直邮印刷应该把个性化营销的理念融入其中,向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内容包括:
  *业务开发的能力:能够替客户设定合理的直邮推广计划;
  *数据库的管理分析能力:拥有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库,并能结合营销目标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
  *可变数据的处理能力:将个性化信息很好地在每一份印品中实现;
  *邮件的创意设计能力:仅仅有“个性化”信息是吸引不到顾客的,只有通过好的设计与创意,才能真正脱颖而出,提高收件人的兴趣与回应率;
  *工作流程与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在真正实现张张不同的基础上准确、高效率地生产,具备从文件接收、数据传输、打印、折叠、装订、封装、邮发的过程管理与控制能力。
2. 商业快印
  面向广告、客户沟通、一对一营销、品牌管理、创意服务等需求的市场、销售业务占到了数码印刷市场份额的72%,其中商业快印是我们*常见、*主要的生意,如宣传页、产品目录、直邮材料、招投标书等,印品价格在这个领域并不十分敏感,因为人们愿意做创造更大利润的投资。在中国首届“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中,收到的参赛作品中,商业印刷类的就占到了一半以上(作品共206件,商业类104件),同样也印证了商业印刷市场应当作为数码印刷企业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目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使得建筑行业成为中国许多快印店主要的业务来源,在更多商业领域中的机会还有待开发和拓展。
3. 按需出版
  在五六年前,数码印刷似乎还只是寻求图书印刷解决方案时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和方法,而今天,它已迅速占据了几个快速增长的领域,并且正在主流出版模式中占据一席之地。新型数码印刷技术非常适合价格高、印数少的图书印刷,例如,样书、断版书、短版书、高等教材、数据库相关的定制出版,例如:**出版、标准出版、参考资料出版等,以及非正式出版物:回忆录、传记、网络作品等按需作品。
  美国Lightning Print公司每月可以完成60万本书的印刷,经过8年的积累在其印刷系统中已存储超过3000家出版社的多达20万种图书,公司平均每天要完成3000份以上的定单,印刷大约15000本图书。同样美国LuLu.com公司搭建了按需出版的平台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进行内容管理和生产服务,作者和出版商都能够实现图书的免费出版,并在网上实现定价销售,目前该网站在美国已经享有一定知名度。LuLu公司将自己视为技术服务公司,而不是图书出版商,公司从每本图书销售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提成。
  要在按需出版市场中有所作为,除了设备的投资外,图书数据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健全的服务流程与标准化的生产环境,以及对政策法规的了解都非常重要。今天的中国按需出版还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例如:我国书价偏低,而数码印刷成本偏高;我国图书的数字化资源有限;网络平台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受到政策法规的制约,例如出版印刷许可和书号的问题;像LuLu.com一样的中间商尚未出现。尽管前路并不平坦,但仍有很多出版社及机构认识到按需出版的潜力与机会,国内目前有知识产权出版社、石油出版社、清华大学、人民时空网、商务印书馆等单位正在积极地做相关的开拓与实践。北大方正的印捷数码印刷连锁,也一直在试图将方正积累多年的电子书资源与按需出版结合起来。通过众多企业的努力,今天国内按需出版已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与每年印刷和出版的上百万本图书总产值相比,今天的按需出版还只占到很小的份额,但它为图书出版开创了一个崭新的产业,前景广阔。
4. 工业化领域的应用
  随着数码印刷设备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喷墨技术的进步,数码印刷的承印材料已经从纸张、不干胶扩展到特种纸,以及PP、PET、无纺布、塑料薄膜,甚至玻璃、木材、金属表面,满足标签、包装、广告、个性化艺术品,以及环境装饰等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票据、**印刷等特殊领域,防伪功能的引入,使得数码印刷的优势得到了*大的发挥,例如身份证、驾驶证、入场券等带有大量个人信息的可变数据印品,以及在票据中日益增多的普通条码、二维码、**信息等多样化的可变数据,都必须依靠数码印刷技术解决,数码印刷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普及情况相对较高。国内上海伊诺尔、东港**印务等企业在这方面的应用都很成功。
  随着商品流通的日益发达,对产品的追踪涉及到可变码;防伪要求查询可变码,这样数码印刷不仅可以用于标签中的防伪,增加标签的附加价值,通过可变条码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物流管理。广东正迪、中华商务**印务等也是该领域的先行者。
  同时,数码印刷在商品包装印刷方面也存有机会:
  * 新产品的样品试销中或新设计的包装接受市场测试的时候,通过数码印刷印刷少量标签,试探市场反应;
  * 满足特定人群对个性化的需求,印制个性化产品标签及包装;
  * 灵活满足少量标签及外包装的印制,传统印刷方式有起印量的要求,通常在1000~2000份,数码印刷一张起印,使印制成本与印量脱钩。
  值得一提的是,RFID技术也被许多数码印刷厂商所重视,在不久的将来,主流的数码印刷供应商将提供RFID技术的数码印刷解决方案,届时数码标签家族将再添新应用。
5. 艺术品复制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越来越热,2005年古书画拍卖市场的火红,使得古书画复制、出版成为热点,在首届“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上,许多重要奖项被艺术品复制作品摘走。可见数码印刷技术的质量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在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利用数码印刷技术开始做古书画高仿真复制,例如,北京圣彩虹公司对故宫藏画作品、现代油画作品的复制;天禄阁公司对国家图书馆的部分古籍善本的复制;甚至商务印书馆也专门引进数码印刷设备,对世界上规模*大的图书集成—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进行影印出版,轰动一时。数码印刷技术在艺术品、文化市场中的应用,可谓是新印刷技术对文化的又一次积极地贡献。
6. 数码打样
  据海外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美国的数码打样将占到所有打样方式的67%(主要是喷墨打样),模拟打样仅占20%,软打样占10%,机上打样占3%。可见数码打样成为窄幅喷墨的主要应用市场之一。而在《数码印刷》2004年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国内已经有40.5%的印刷企业采用数码打样,考虑到调查抽样对象的企业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我们估计中国实际的采用比例应该低于该调查的结果,应该说数码打样市场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7. 个人个性化印品消费
  个性化的需求的旺盛,同样也表现在印刷品的个性化上,个人纪念册、挂历、旅行日记、个人作品集,特别是近来兴起的个人网上“博客”,也为个人印品消费提供了很好的源泉,已经有一些敏锐目光的数码印刷企业捕捉到了其中的机会。任何一种技术进入到个人消费的领域,成为其一种消费习惯时,都将产生巨大的市场机会。个性化印品的消费,其价值在于可以满足感情因素和更为特殊的个性化需求,是有其生命力的,但个人消费习惯的开发与培育是一个长期、重要的过程,需要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努力。
(未完待续)

*新资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