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備的動作因故障而出現異常,給周圍帶來損害。
(1)無法停止而造成危險。
(2)設備的破壞造成周圍的破壞及人身傷害。
2.必須修理
由于進行修理而需要花費的時間、人力、零部件等費用。
(1)在修理期間無法使用,因此必須準備替代設備或備用設備。
(2)若修理在一定的時間內未能完成,則會帶來麻煩。(①修理花費時間;②用于修理的備件來不及準備;③不運到修理所或工廠就無法修理。④拆卸、運輸、重新安裝的費用;⑤載拆卸作業及運輸途中誘發其他的故障。)
3.無法修理的產品意味著其壽命終結(未預料到的短壽命)
用戶以能使用更長的時間為前提支付了費用,結果受到了損害(產品壽命短于預測,無法收回投資)。若不更換替代品,就無法恢復其功能。
如上所述,故障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給用戶帶來負面影響。其影響的內容和程度受產品的特性、使用者所處的狀況等左右,決不是固定的,因其標準及規范不同,要完全地表達是困難的。
但在現實的設計中,必須制定技術規范或條件,要不斷努力將上述全部條件寫入技術規范中。(例如,對人造衛星要設想飛行中發生的所有的情況,將其寫入技術規范中。
但對于民用產品、家電等要設想使用者的全部使用情況(包括異常使用)并將其寫入技術規范中是困難的,無論做出多大的努力,總有考慮不周之處。所以產品在用戶的手中使用時會發生若干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
從實際發生的問題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使技術規范逐漸接近完善。在這里提倡如下做法:得到在現場發生問題的信息后改進設計。為了改進今后的設計,必須不斷積累和改進設計規范、設計標準、設計文件。只有這樣做才能制造出用戶滿意的產品(CS, Customer’s Satisfaction:用戶的滿意度),此程序是可靠性工作的重要部分。
4.時間t以外的變量
在可靠性分析技術中,要按照時間的推移捕捉故障發生的概率的變化,肯定會使用函數。關于可靠性函數,變量通常是以時間t來考慮的。電子電氣產品的故障可按此思路分析。在電子電氣產品中,支配故障的因素大部分是化學、物理特性的變化,是以運行時間為基準發展的。而以機械故障為主的耗損性故障則不一定是以運行時間為變量發展的,即很多故障是以時間以外的因素為變量的。
5.原來的功能無法發揮(失去功能)
(1)在中途不能停止的作業(例如高爐),中途發生故障,全部材料均報廢。
(2)要求連續工作的作業,若因故障而停機將會造成重大損害(例如冰箱的故障會造成其內部食品的損失)。
(3)在一定的時間內預定的工作無法進行,從而造成各種二次損害。(例1:制造設備的經濟性、交通工具的出發及到達的準時性以及利用價值等降低。例2:結婚典禮因停電而未能按預定計劃舉行。)
(4)影響其他眾多部門或社會的功能(例如停電、停水)。
(5)安全裝置若發生故障,將立即造成危險狀態(例如交通信號、制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