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發展目標及結構調整的內容
到2010年,我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的發展目標,總的是基本上實現‘即前數字‘網絡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樣、自動化;器材高質、系列化’的28字技術發展方針,使我國跨人數字化、網絡化的印刷新時代。
‘印前數字、網絡化”是指全數字化工作流程將逐漸取代模擬式圖像和頁面處理過程,使高精度、數字式彩**像的采集、處理、圖文組臺、打印(打樣)輸出、傳輸,直至無膠片直接制版、無版材數字式印刷,以及計算機控制的印后裝訂發行成為現實,數字化信息處理將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印刷多色、高效化’是指印刷品由單色向多色方向發展并不斷提高印刷效率和質量。為此,將大力發展一次印刷過程即可印出多色印品的工藝和高效設備,在滿足印品質量和環保要求的前一提下,不斷提高效率和質量。
“印后多樣、自動化”是指印刷后序加工,采用多種工藝和多種設備來完成。并廣泛采用自動化、機械化的工藝和設備,逐步改變手工和半機械化生產的落后狀況,從根本上提高*終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器材高質、系列化”是指提高印刷器材產品性能和質量,同時規格齊全、品種多樣,以適應各種印刷的需求。
以上28字方針是1998年3月受國家經貿委技改司的委托,在組織完成印刷專項調整產品結構六個課題的論證材料的同時正式提出來的,目前已被國內印刷界所共識。從DruPaZO00印刷展的情況看,28字方針既反映了國外印刷行業的主導發展趨勢,也充分反映了我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要求。實踐證明,該方針的方向是正確的,是經得起考驗的。
28字技術發展方針包含了許多高科技技術,實施28字方針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的過程,是實現高科技產業化的過程,是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的過程。
主要發展目標是:
1、我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的產值,預計按10%的增長速度,到2005年達到1800億一2000億元,到2010年至少達到3000億一4000億元。
2、通過產品結構的調整,嚴格壓縮中低檔產品的印刷能力,**、精美、彩色印刷能力基本上能滿足市場需求。
3、兩級定點的書刊印刷廠、中央和省(市)級報紙印刷廠、大中型的商業和包裝印刷廠要基本上實現由數字化工作流程向全數字化工作流程的過渡,全數字化工作流程的軟件和部分輸人輸出的硬件要爭取立足國內供應。
4、直接制版系統要在中央和省(市)報紙印刷廠、部分書刊、商業和包裝印刷廠推廣使用,所需的版材要在2001年底前基本實現國產化,所需的激光直接制版機要在2003年底前實現國產化。
5、印刷設備器材工業要培育10-15個國家品牌產品(如雙色、4色膠印機、小膠印機、方正印藝軟件、模切機、裝訂機械、高性能PS版等)擴大出口,進人國際市場,到2005年創匯達1億美元,2010年力爭達1.5億一2億美元。
6、書刊兩級定點印刷企業,中央和省(市)報社印刷廠,部分大中型商業、包裝印刷企業要基本完成企業結構的調整,分別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改革,通過資產重組,組建一批有實力的大型印刷集團,報業集團、出版印刷基地、包裝印刷基地、企業技術中心、**彩色制版中心等。
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內容:
1、對新建書刊印刷企業要嚴格審批。國家要重點扶植兩級定點企業,要進一步確定“��品種、小批量、短周期。高質量”的市場定位。要進一步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積極進入國際高精出版物的印刷市場,要**普及彩色桌面系統,逐步推廣直接制版系統,以適應**、精美、彩色印刷的需要,印后加工要盡量普及高質量、高自動化的無線膠訂聯動生產線、騎馬訂聯動生產線和精裝聯動生產線,到2010年,國內書報刊印刷能力比2000年提高50%,多色膠印生產能力比2000年翻一番,印刷成品抽查批質量合格率由2000年的95%提高到98%,產品上等品率由2O00年的20%提高到30%。
2、報紙印刷要改革制版工藝,采用直接制版系統,增加版面,擴大彩印能力。
目前報業擁有各種激光照排機約1300臺,PS版曬版、顯影系統約1800套,預計2000年耗用PS版1200萬平米。
預計今后5年報紙擴版及出彩報的情況,報紙每年增加印刷量在IOO億對開張以上,到2005年能印彩報的由現在的80家報紙可能增加到250家左右,到2010年可能達到5O0家左右。
報業需要的直接制版系統將根據版材和激光直接制版機的國產化情況而有三種情況:
一是全部進口,只有少數經濟實力較強的報社進口。約ZO家左右,設備進口 SO-60臺,進口版材年用量約20萬~ 30萬平米。
二是版材國產化,國內各大、中城市及印刷量較大的報社印刷廠均可配備直接制版機,300-4O0臺,年版材用量約為500萬一600萬平方米。
三是全部國產化,設備共需1000臺左右,版材年需1200萬平米。報業需要的高速多色膠印機每年需增加120-15O臺,其中每小時4萬一4.5萬張和6萬一7萬張的盡可能由國內提供。
3、包裝印刷的調整內容是:印前技術普及推廣,應用彩色桌面系統,部分大中型印刷企業采用直接制版系統,實現印前數字化、網絡化。印刷技術采用平版膠印所占比例達45%,柔版印刷比重上升達到3O%(目前為3%),凹版印刷比重逐年下降占20%以下,其他印刷為5%。印刷產品要積極向中、**、多樣、多色化方向發展,要積極發展符合環保要求,無污染的綠色包裝印刷,紙制品印刷重點發展低克重、高強度、輕量化的**紙箱、紙盒,推廣應用包裝紙盒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CAD/CAM)系統,使紙盒向**化、**化、彩色化發展。
4、商業印刷及其他印刷:特種印刷要進一步提高高科技技術含量,提高有價證券、郵票、**等印品的質量和檔次。
防偽印刷要適應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需要,促進防偽技術與印刷技術的結合,進一步提高綜合防偽印刷技術。例如,**包裝商標與激光全息定位燙印技術相結合,印刷**包裝商標,采用專用激光全息紙增加防偽功能與美觀效果。包裝印刷與現代網絡密碼技術相結合,提高產品適用于網絡流程與防偽的功能,采用防偽水印紙印刷商標可提高防偽的**性,采用防偽技術可增加包裝印刷企業承攬業務的能力,提高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在煙包、酒類、化妝品、藥品等的防偽市場大有可為。
快速印刷要適應辦公自動化、按需印刷和個性化印刷的需要,充分發揮‘小批量、多品種、高質量、周期短、效率高”的優勢。這方面潛在的市場很大,前景很好,要不斷采用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積極擴大市場占有率。
5、印刷器材:要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品種,適應**精美彩色印刷的需要,具體調整內容:
l)加快直接制版版材的研究開發速度,集中優勢力量,以熱敏版和銀鹽版為重點,同時開發銀鹽版材。**步,爭取2001年兩種版材投入國內市場,質量基本滿足要求;**步,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推出更新換代產品,達國際ZO世紀90年代末同類產品水平,力爭到2005年,CTP版材銷量占國內版材量消費量的30%以上,形成企業新的增長點。
2)加速實現柔性樹脂版材的規模化生產,適應**包裝印刷的需要,力爭到2005年達到3O萬平米左右。
3)加快印刷膠片上等系列化的研究開發,堅持高技術、高起點,重點是提高激光影像片的質量,實現產品多品種系列化。
4)PS版要解決中低檔產品能力過剩和**產品供不應求的矛盾,一方面要嚴格限制,擴大中低檔的生產能力,另一方面,要積極改進砂B處理工藝技術,研究開發**PS版系列產品,提高感光度,向高性能化系列化與低污染化方向發展。
5)油墨要進一步提高**油墨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樹立環保意識,開發研制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油墨品種,適應多色、高速、快干、無污染的需要。
6)橡皮布要引進高速、**氣墊橡皮布的制造技術及關鍵設備,******。
6、印刷機械要適應印刷向多色、高效發展,大力發展一次印刷過程即可印出多色印品的工藝及設備,今后IO年內,盡管電子出版物發展較快,但傳統以紙基為主的膠印仍占主導地位,并將繼續發展,因此,重點是發展多色膠印機。
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國產印刷機械的質量、精度和可靠性,既要積極跟蹤海德堡、曼羅蘭的先進技術,又要腳踏實地,首先提高國產膠印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并不斷提高性能和質量。
另外,要適當發展符合國情的中**柔印機和凹印機,頂替進口,要積極創造條件,研究開發數字印刷機。(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印刷技術委員會)